《中国研究》创刊于2005年,由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院)暨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前身)创办,是中国大陆第一本以当代中国为研究对象、面向全球中国学界的社会科学类中文刊物。自2012年起,《中国研究》已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遴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并被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研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欧美日本等地区历史悠久的“汉学”研究传统,但更主要是对“当代中国”(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过去七十年内经历的巨大的社会变迁的一种学术反应,是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对当代中国的全方位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研究”的主要参与者是欧美学者,但随着19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参与到这个领域,开始与西方学者进行学术对话。创办《中国研究》,正是为了搭建一个固定的平台,加强海内外中国研究学者的沟通、交流、对话与争论,“让中国研究听到中国的声音”。
《中国研究》坚持开放性和务实性的办刊宗旨。“开放性”是指本刊的跨学科特点,我们努力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和研究领域的壁垒,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都可以作为研究视角。同时,无论何种背景、身份与志向的作者,只要其遵守学术共同体公认的学术伦理规范,其来稿在《中国研究》杂志都会受到同样的尊重。“务实性”是指本刊希望发表的文章,更多地坚持社会科学实证研究与经验研究路径,关注中国基层社会,从微观问题和现实经验入手,进而达到对中国社会整体的宏观认识。当然,我们也鼓励有建设性的理论探讨。
自2005年至2020年,《中国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自2021年开始,本刊改由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并将在征稿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全新改版,以更多元、更深入,更灵活的形式,将中国研究推向纵深,让“中国研究听到中国声音”。
1、本刊主编
周晓虹,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
翟学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2、主要栏目
(1)特邀文稿。
(2)专题研讨:每期就当代中国研究相关领域的主题,刊发4-5篇专题研究论文。我们尤其本刊欢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传播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主持专题组稿。
(3)学术论文:其他当代中国研究领域相关学术论文。
(4)书评:当代中国研究领域的海内外经典著作和新近出版著作的学术书评。
(5)其他:与当代中国研究相关的学术访谈、口述实录、游学札记等。
3、出版形式与文章格式要求
(1)《中国研究》每年春秋两季出版,每期容量为25-30万字,学术论文、学术访谈、口述实录一般以15000字左右为宜,最长不超过30000字;书评一般不超过10000字。
(2)本刊坚持赐稿的唯一性,论文一经刊用,即寄奉样刊。
(3)欢迎包括青年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学界同仁踊跃投稿。
(4)稿件采用中文(在作者无法提供中文稿的情况下,其英文稿将由编辑部负责委托同行译成中文,稿酬由编辑部支付译者),并请附有英文或中文标题、各2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
(5)文章编排参照往期格式要求。
4、投稿信息
(1)投稿邮箱:cnstudy@nju.edu.cn
(2)编辑部地址:(210023)中国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2025世俱杯赛程表完整版(河仁楼)348室(当代中国研究院《中国研究》编辑部)
《中国研究》暨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全体同仁真诚地欢迎来自全球中国研究学界的赐稿和监督批评。
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中国研究》编辑部
2025年5月20日